甘肃和陕西日前签订《文化和旅游战略合作协议》,推进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,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环境,共促西部旅游发展形成新格局
4月初,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人民政府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了以“汉江之源·羌族故里”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推介会,面向“自驾游”“高铁游”等不同游客群体推出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优惠政策,以加强陕西与甘肃的区域旅游协作。这场推介会拉开了陕西甘肃两省文化旅游资源开放共享序幕。
日前,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签订了《文化和旅游战略合作协议》,标志着两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迈入主动靠拢、常态合作、融合发展、共赢发展的新阶段。根据《协议》,两省将遵循“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市场互动、共促发展”的原则,深化合作,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机制,建立两省共享文化旅游招商项目库;加强连通,支持毗邻地区旅游联盟建设,着力提升重点景区品质,联合设计开发跨省精品旅游线路产品,着力打造甘陕川大旅游圈;联合促销,加大联合宣传,建立重大节会活动交流机制,加强网络与新媒体端的宣传营销合作,组织开展文化旅游互学互访活动,实施全方位旅游市场互动开发。
基础设施互联互通
1月19日,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开通“环西部火车游·康养新年之旅”专列,此趟专列充分结合甘肃省冬、春季旅游淡季价格优势和图定列车票额充足等特点,发挥铁路对甘肃及周边省市旅游景点的串联优势,开发具有西北特色的“冬季康养系列”产品。以高铁为载体实现区域市场大互动,为陕甘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1月8日,时速160公里的“复兴号”动车组列车正式开跑兰渝线。兰州至重庆的行驶时间由原来的最短10小时51分缩短至6小时59分。全长886公里的兰渝铁路,经甘肃、陕西、四川、重庆,穿越黄土高原、秦巴山区,在西部地区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“黄金通道”,也是我国第三条连通南北的铁路大动脉。动车组的开行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,同时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。例如,宝兰高铁开通一年多来,发往兰州方向的客运列车日均发送旅客2.2万人次,客货运质量得到显著提升。
据陕西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高铁为陕西“圈粉”数千万。2018年,西银高铁稳步推进,西延高铁启动建设,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加快建设。陕西铁路旅客发送人数、货物发送量增幅分别居全国第一、二位。以高铁、动车为主力的旅客快速运输增幅全国第一。陕西省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6.3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5994.66亿元。
目前,西安至十堰、西安至延安、西安至安康、延安至榆林高铁均在加快推进。这4条高铁建成后,将与在建的西安至银川高铁、已建成运营的西安至郑州、西安至成都、西安至兰州、西安至太原等高铁共同构筑起陕西省通江达海的“米”字形高速铁路网,为西北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。
据了解,今年陕西将加快宝鸡至坪坎、凤翔至旬邑、合阳至铜川、平利至镇坪、安康至岚皋、绥德至延川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;加快推进银西高铁建设,确保西延、西十、西康高铁开工建设,力争延榆高铁年内开工,加快汉巴渝快速铁路北上通道项目前期工作;持续抓好中欧班列长安号新线路开拓,全年计划开行1800列。
文旅资源开放共享
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处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三省交界处,有“一脚踏三省”之誉。因地理位置独特,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景观和文化。最近,青木川古镇樱花盛开,魏氏庄园樱花巷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,拍照留念。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,她们一家特意从西安自驾游到青木川游玩,沿途有很多挂着甘肃、四川车牌的车。
统计显示,清明节小长假期间,青木川景区共接待游客14.35万人次,同比增长32.5%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52.49万元。据青木川景区驻兰州办事处负责人杨林介绍,2016年4月份,他们向甘肃市场推出了第一条原创精品线路:青木川—西峡颂—文县碧口—万象洞,此后又陆续推出青木川专线等旅游线路。
“现在不光自驾游的客人来得多,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后,乘坐火车前来游玩的旅客也越来越多。尤其是节假日期间,宾馆客房被预订一空。”在青木川古镇经营宾馆的张先生告诉记者。
甘肃和陕西,一个是丝绸之路黄金通道,一个是古丝绸之路起点。通过参加丝路旅博会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、开展旅游宣传推介等举措,架起了一座合作之桥。陕甘两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巨大的合作潜力,通过建立一系列合作机制,两省将加强文化旅游企业投资合作,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放共享。
2019年初,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了以“丰收了·游甘肃”为主题的冬春旅游系列惠民活动,邀请“邻居”陕西父老乡亲冬游甘肃,感知交响丝路的神奇瑰丽,体验如意甘肃的别样风情。
陕西旅游集团与甘肃平凉市合作开发崆峒山大景区,签署了《平凉市与陕旅集团合作开发崆峒山大景区协议书》。陕旅集团董事长周冰表示,此次合作将让崆峒山和陕旅集团的旅游资源形成联动,推动两省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向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迈进,为西北旅游业聚力共赢注入了强大活力。
未来,陕西与甘肃将在旅游服务标准化合作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,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环境;发挥优势,加强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培训,广泛学习交流,共同提高两省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,共促西部旅游发展形成新格局。(经济日报·中国经济网记者 雷 婷)